<心情>請抵制匿名霸凌。
我很少針對社會事件發表意見
對於一些我無力改變的天災人禍,我會選擇私下哀悼,不希望把負面情緒呈現出來。
對於一些激烈爭論的立場,我會選擇把意見留給自己,因為我尊重跟我不同立場的聲音。
這一次發生的憾事,讓我覺得需要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因為我覺得這牽扯的層面很深,不只是"霸凌"這麼簡單
而是這樣的匿名發言的文化帶來更深層的社會層面問題。
從一開始主流八卦雜誌進入台灣的時候,就開始了這樣一個"全民報料"的文化
我不否認這樣的文化的確達到了嚇阻不肖業者的效果,許多原本可以一手遮天的謊言都一一被戳破
但爆料是需要佐證的,你要去跟政府檢舉開車的人亂丟垃圾,是需要清楚的照片或是影片的。
你要去報料XX女星跟XX男星的新戀情也是要附上照片的。
主流媒體雖然靠挖掘他人隱私來滿足讀者的好奇心,顧且不論這樣的做法對於當事人是否恰當,但至少這些報料這都要經過檢視跟佐證的。
但"匿名"報料的文化不同
匿名讓發言者認為他們可以不需要承擔自由言論的責任
匿名讓版主認為他"讀過"這些訊息就是做到了審核的責任
但事實上"匿名"的機制只是讓人更肆無忌憚的捏造事實,發表攻擊性的言論而不用負責任。
我認為人人都有言論自由,都可以對任何事情發表支持或是反對的意見,
但主張言論自由的人,表示擁有自主權,那就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一些"匿名"報料的人,因為這樣的一個機制讓他們覺得可以躲在鍵盤後面肆意的發表攻擊言論不需承擔責任
當這種"我做什麼都不用負責"的想法根深柢固了之後
是否有可能也會把這樣的想法帶到現實的人生?
當你點開你的個人FB, 裡面充滿了這些仇恨的匿名報料的同時,
是否也潛移默化的對你的價值觀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這樣的匿名文化其實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層面是更深層的
這一些長期使用匿名機制去攻擊別人的人,因為得到了很多人的討論跟回響,就會把自己的行為英雄化而持續這樣的惡性循環
這樣的心態有沒有可能形成反社會人格的人?
我覺得有,當你的成就感來自於對於別人的惡意攻擊,而且還不需要負責的時候
有可能會在現實社會做出更可怕的事情去得到相同的認同感。
這幾天發生這樣的憾事,很多人甚至說出"為什麼人死了才跳出來反網路霸凌,原本在討論的時候為什麼不說"
我一直認為對於網路上的負面評論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冷處理"
很多當事者或是當事者的朋友在當下沒有公開發表意見並不是認同這些負面言論,
而是不需要花心力去回應只想要攻擊你的人, 應該把時間花在調整當事者的情緒。
因為面對失去理智的謾罵,任何回應都只會被扭曲,任何形式的參與討論都是助長這個不正常的網路現象。
很多人抨擊,身為公眾人物就應該有更高的抗壓性,接受大眾的意見跟檢視。
這一句話我同意一半。
我認同當你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的確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更小心,因為你本身的傳播力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
我不認同公眾人物就"應該"要有更高的抗壓性,公眾人物受到大眾的關注是因為他本身有某些過人的特質,而不是因為他有高抗壓性。
公眾人物不是”應該”而是"不得不沒有”更高的抗壓性。
當你只有100個人關注的時候, 討厭你的人可能只有一個,
但當你有100萬個人關注的時候, 討厭你的人可能就有一萬個,
同樣1%的比例, 但是一萬倍的負面情緒.
公眾人物必須調整自己的情緒, 透過身邊的家人朋友的幫助, 讓自己的心態更正面, 但這都不是一覺醒來就能做到的。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言論自由, 可以針對任何事情或是任何人發表任何意見
錯的是”匿名”這個機制, 因為他讓人有錯誤的認知, 覺得可以說任何傷害別人的事情而不用負責.
我希望大家可以抵制所有有用”匿名”機制的專頁,
因為社群的轉播力是很大的, 當你按了某一篇文章的讚, 或是做了回應, 這個訊息同時就傳播到你自己頁面上的所有朋友.
一個匿名的頁面可能有20萬人, 但他的傳播力不只是20萬, 而是那20萬人所有朋友數量的總合.
任何形式的霸凌都是對於當事者的殺傷力都是長久而且不斷累積的,
我們身在這樣一個網路社會, 更應該注意自己透過鍵盤所發表的每一個字帶給閱讀者的感受,
因為言論自由是應該要有同等的責任的, 請大家一起抵制匿名霸凌的機制.
((照片擷取自google))
臉書留言